近日,新西蘭議員提出一項法律草案,擬禁止16歲以下人群在新西蘭使用社交媒體。新西蘭總理表示,此舉是為了保護孩子們免受社交媒體危害。據報道,這一法律草案要求社交媒體公司需核實用戶至少年滿16歲,否則將被處以高額罰款。(5月7日封面新聞)
新聞提到的草案仍有待表決通過,但其已在全球范圍內激起關于未成年人與社交媒體關系的討論。這并非新鮮話題。當下,社交媒體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未成年人的成長帶來諸多挑戰(zhàn)。網絡暴力、不良內容、社交媒體沉迷……未成年人缺乏足夠的辨別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很可能因此產生價值觀扭曲、心理問題等。并且,社交媒體上的“社交壓力”也不容小覷,容易讓青少年陷入攀比、虛榮的怪圈,過度關注網絡形象而忽視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去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的《關注歐洲、中亞和加拿大青少年社交媒體使用和游戲情況》顯示,青少年近年出現社交媒體問題的比例從2018年的7%升至2022年的11%,他們難以控制自己的使用行為,也容易遭受負面影響??梢姡嗌倌晟缃幻襟w使用不當的問題已不容忽視。
由此出發(fā),新西蘭提出這樣的法律草案,初衷值得肯定,亦是社會應盡的責任。從國際視角看,也有越來越多國家計劃或已著手立法對社交媒體用戶年齡作出限制。美國猶他州通過社交媒體監(jiān)管法,要求未成年人必須得到家長或監(jiān)護人的明確同意才能注冊使用社交網站;去年底,澳大利亞聯邦議會通過了被稱為“全球最嚴社交媒體禁令”的《2024網絡安全(社交媒體最低年齡)修正案》,禁止16歲以下未成年人使用多數社交媒體平臺,相關規(guī)定將在12個月后生效。在我國,從2019年移動互聯網的青少年模式,到2024年《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正式施行,再到近日移動互聯網未成年人模式正式發(fā)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也在不斷優(yōu)化升級。從中可以看出,如何防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受到社交媒體影響,已成為全球性社會話題,在社交媒體與未成年人之間筑好“防護墻”,也已成為共識。
不過,種種“圍欄”真能攔住未成年人嗎?若在完全禁用后,未成年人涌向更隱蔽的平臺又該如何處理?在用戶基數龐大的情況下,如何平衡隱私保護和年齡審核的嚴格性?社交媒體并非洪水猛獸,完全隔絕就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嗎?未來又該如何提高數字素養(yǎng)?從實操來看,現有方案的實踐效果仍面臨不少質疑,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諸多矛盾需要考量。
當然必須看到的是,保護未成年人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并非一朝一夕的課題。目前各國所做的嘗試,至少非常清晰地傳遞出了保護未成年人免受社交媒體負面影響的強烈信號。關于這一點,國外有句話頗有道理,“我們的目的是非常清楚地傳遞一種信號……實施過程不一定可以完美無缺,就像18歲以下的禁酒令不一定意味著這一群體絕對接觸不到酒,但我們知道應該禁”。
(編輯: 廣州網 龍煜)